歷經8個多月的技術研發、場景探訪與聯合開發,“綠色智能製造創贏計劃”第四季收官,這也是綠色智能製造生態圈不斷拓展,歷時四年沉澱後的又一箇里程碑。
1月18日,“綠色智能製造創贏計劃”第四季舉辦結營儀式。自2023年4月啓動招募以來,這一季吸引了200多家專注高新科技領域的中小企業報名,根據戰略契合度、業務規模前景、產品技術先進性等多維度標準,最終確定9家企業入選加速營、4家企業入選成長營。當天,入營企業在現場展示了聯創方案,並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角逐。
這樣的“雙營”模式解開了雙贏的密碼,也在持續推動的生態圈共創中加速推動創新落地,釋放着創新引領的力量。
“雙營”聚焦生態圈共創
自2020年以來,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製造創贏計劃吸引了超650家專注高新科技領域的中小企業報名,近50家企業藉由加速與成長機制,輸出了覆蓋25個工業場景的聯合創新方案。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業務發展中國區負責人熊宜表示:“在諸多不確定中,創新驅動和生態共贏成爲工業發展最確定的事。綠色智能製造創贏計劃已經連續舉辦了4季,並以獨樹一幟的‘前沿探索’和‘真實場景’成爲業內開放式創新的標杆。施耐德電氣將依託這一平臺,聯合產、學、研、用,構建創新生態圈,持續推動技術融合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爲新型工業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經過了四年的經驗積累和持續提升,這場創贏計劃展開了新的實踐探索,也有了更全面的思考。
施耐德電氣工業創新生態中國區負責人蔡婷婷表示,綠色智能製造創贏計劃第一年的形式更多是圍繞着客戶需求,以項目的形式展開。而真正以方案的形式,是從2021年開始。然後2022年開始設立 “成長營”,其核心是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小規模複製,實現市場化。
創贏計劃最鮮明的特點莫過於“雙營機制”——加速營和成長營“雙營”推進,確保了這一計劃的延續性和長期性。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市場部負責人古月提出,當加速營的企業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後,就可以進入下一屆的“成長營”,以推進“1到N”的規模化複製。他介紹,在三期的成長營課題裏,和施耐德電氣合作的部分企業已經實現了小規模複製。
“由於實際業務上,工業項目的週期性沒有那麼快,整個業務做起來有難度,很多項目信息可能是從2021年開始,到2023年纔有落單。”
古月認爲,中小企業普遍在人力和資金兩個方面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有不少企業主在猶豫到底是謀求創新還是先活下去”。因此,在跟這些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必須要一步一箇腳印,先從0到1。而施耐德電氣自身既有技術優勢也有一定的人員、區域覆蓋優勢,這是中小型企業很難做到的,也是施耐德電氣有能力幫助他們的地方,一旦有了從0到1的成果,可以進一步幫助他們進行復制推廣。
在加速營展示環節,6家入營企業展示了圍繞AI、數字孿生、網絡安全等技術領域的全新探索,爲工業零信任探索、水處理、垃圾焚燒、物流、供應鏈管理等五大場景提供聯創解決方案。最終,維美德(中國)有限公司憑藉“垃圾焚燒電廠燃燒參數優化”聯創方案,奪得“第四季綠色智能製造創贏計劃加速營金獎”。
現場,施耐德電氣還與入圍的6家企業簽署了聯創方案合作協議,未來將在數字孿生軟件在物流項目中的應用、垃圾焚燒電廠燃燒參數優化、基於關鍵裝置/設備的微隔離防護、基於多因素認證的增強身份治理、基於AIGC的供應鏈知識專家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推動優質聯創方案的規模化複製。
從這些頗具針對性、具有實際應用場景的聯創方案不難看出,創贏計劃的另一箇特點,是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
“創贏計劃不是先有研究成果再去推廣,而是由最終用戶先提出自身痛點,再基於這個非常明確的應用場景以及痛點去聯合開發。這些比較小的痛點可能關聯着更爲複雜的實際情況,因爲越精確的需求,所要求的方案就越定製化,而通用的產品、軟件及套件等就越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的痛點,因此就需要‘鐵三角’的方式。”
古月說,“鐵三角”即由施耐德電氣爲代表的大企業、和生態圈的中小企業以及客戶形成的戰略合作關係。其中,施耐德電氣更多是作爲底座,提供通用的產品、軟件及套件,而合作伙伴可以幫助進行二次開發、二次組合,再配合最終用戶不斷進行試用實踐,然後結合評估持續迭代,或在應用過程中觀察是否有新的痛點產生等,通過如此反覆的磨合,從而在真正意義上解決客戶的問題。
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擁有新技術或自動化專長的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發展,決定着整個工業的發展質量,也在打通數字化轉型“最後一公里”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此重要的角色,也尤其需要引領者的賦能,這是創贏計劃堅持向中小企業敞開懷抱的初衷。
作爲行業的引領者,施耐德電氣是在數字化和綠色低碳化這條“雙轉型”路上長期的踐行者。正是基於從需求出發的務實和持續探索,讓其深感生態圈的重要——數字化時代的轉型從來不是任何一家企業就可以單槍匹馬實現的,必須聯合多方攜手,一同營造融合共生的生態圈。
“雙贏”離不開引領者賦能
創贏計劃所堅持共創的生態圈共榮,是取得雙贏乃至多贏的關鍵。而在“鐵三角”中,共贏是實實在在的。
古月提出,施耐德電氣的“贏”體現在,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具有競爭力的行業技術融合創新方案,實現更多的行業場景覆蓋和區域覆蓋,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綠色智能製造需求,同時也在挖掘並助力初創企業的成長中獲得了自身更多發展的新動能。對於最終用戶而言,不僅解決了實際痛點,而且也體驗到了頗具性價比的定製化方案,共享了高價值的諮詢服務和行業成果。
在活動現場,施耐德電氣攜手4家成長營企業基於場景需求與深度實踐,圍繞行車調度及庫管專家、污水處理優化控制、工業變頻設備MR檢修協助系統等場景持續迭代優化聯創方案,併發布3大行業套件,從1到小規模複製,進一步推動行業數字化走深向實。
與此同時,專家委員會還重磅發佈了技術融合創新的最新成果——《2024未來工業技術融合創新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尤爲注重未來工業應用場景的部署,深入闡述了智能製造五個階段的演化路線,並前瞻性提出:以IT、OT、CT、DT、ET(5T)技術深度融合,驅動未來工業新發展,構建未來工業新範式。報告同時聚焦石油化工、食品飲料、有色行業、動力電池、氫能儲能、集成電路六個垂直領域,圍繞產品生命週期、生產全過程、供應鏈管理三大維度對企業轉型現狀進行深入評估,最終錨定了27個技術融合創新場景並展開分析,爲企業數字化和低碳雙轉型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
除了引領者和客戶,對於創贏計劃中被賦能的主體——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更是在多維度受益。古月表示,創贏計劃專注於從五個維度來幫助中小企業擴展和成長,可以概括爲廣度、深度、速度、產品和規劃這五個詞。
首先是廣度,施耐德電氣能夠看到、觸達中小企業很難觸達的地域及行業,在幫助後者實現技術和創新突破的同時,拓寬其市場廣度。第二是深度,施耐德電氣在能源管理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都有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能夠賦能中小企業,讓他們更深入瞭解行業場景,探索技術和場景的深度融合;第三是速度,通過自身的敏捷開發、快速迭代,影響和幫助中小型企業提升其創新速度;第四、在產品方面,作爲已經擁有188年曆史的跨國企業,施耐德電氣經過了長時間市場檢驗的產品能夠成爲中小企業的利器,以組合或二次創新的方式爲客戶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在規劃上,施耐德電氣有能力爲大中小企業提供專業且全面的戰略諮詢服務,“有一箇已經踩過坑、避過雷的企業能夠把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論傳授出來,必然能夠幫助更多企業更好地發展”。
在生態圈的共創和繁榮中,引領者的能力和開放理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被視爲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年,施耐德電氣將繼續攜手更多專精特新的“探索者”、各個行業的“帶頭者”、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先行者”,展開更頻繁、深入的跨領域協作,不斷擴大工業領域創新生態圈,加速新興技術與工業場景的融合,以創新賦能製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共同邁向開放、高效與韌性、可持續和以人爲本的未來工業。
“過去我們分爲兩個創贏計劃,這在開始階段很正常,大家各有側重點,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像小孩慢慢長大,他們的知識面越來越豐富以後,就有必要讓他們往對岸進行拓展。”古月透露,2024年新一季的創贏計劃將把智能製造和綠色能源兩大“創贏計劃”合併舉行,這樣的融合也意味着創贏計劃將進入下一個階段,即由單一領域的創贏變成跨領域的創贏,“畢竟用戶的痛點往往不是單一的,從合作伙伴角度來講,有機會把好的創新和方案在兩個方向都得到應用,發展和提升的空間也會更大”。
備註:可關注施耐德電氣官方公衆號回覆“創贏計劃”瞭解詳情
幫企客致力於爲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瞭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