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股吧 正文

[基金净值查询200008]经济日报

2024-09-27 04:09:17 16
admin

專題: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2024)

  轉自:經濟日報

  6月19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表示,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資本市場只有服從和服務於這個大局,建立健全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配的市場體系和制度機制,才能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他闡述了當前資本市場建設的三個着力點:積極主動擁抱新質生產力發展,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堅持把保護投資者貫穿於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全過程。這是再一次向市場發出鮮明信號:資本市場建設,緊抓“強本強基”,形成良好生態,促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際環境的複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關鍵就是要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新“國九條”),與配套制度規則共同形成“1 N”政策體系。“1 N”政策體系的主線就是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據梳理,2個多月來,證監會出臺了近50項制度規則,各地方和各部委也都有不少動作。吳清多次表示,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源頭活水。與之一脈相承,此次監管層再向市場明確表達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資本市場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兩手抓”:一方面緊抓服務新質生產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讓市場中優質的投資標的佔比增多,回報能力更強,市場更具“可投性”;另一方面,嚴監嚴管,更好保護中小投資者,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如果中國的資本市場容量大,回報好,投資者能更好的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紅利,那麼,一箇有活力、有回報的資本市場就會像磁鐵一樣牢牢吸引海內外資金,強化我國的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助力深化經濟改革,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代表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包括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也包括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

  發展新質生產力,資本市場是重要引擎之一。環顧全球,科技股的崛起支持了美股十年牛市,明星科技股貢獻了標普500大部分漲幅。能夠聚集新質生產力的上市公司和懂得新經濟投資者的金融市場,纔有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國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資本市場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持和服務,就是應有之義。

  而對投資者來說,更多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優質企業,就是具有未來成長性和前景的優質投資標的,意味着更多的投資機會,更好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因此,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建設要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同頻共振。

  資本市場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要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基石,也是服務新質生產力水平的重要體現。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的十六項措施,旨在進一步強化對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支持的精準性有效性。接下來,還要深入研究相關企業特點,發展規律及其在投融資、激勵約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推出更多有針對性的資本市場工具、產品、服務。

  以科創板爲例,作爲註冊制改革的起點和“試驗田”,服務科技創新,特別是高水平自立自強是科創板的初心。截至2024年5月31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572家,IPO融資總金額9,091億元,成爲“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此次陸家嘴論壇上,宣佈深化科創板改革,將推出“科創板八條”,正是資本市場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精準度的最新體現。

  資本市場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還要壯大耐心資本。下一步,監管將加快修訂《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規則,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服務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培育壯大母基金、併購基金、S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的“募投管退”全鏈條化支持,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資本市場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還要從制度機制以及理念上解決包容創新的問題,這也需要市場各參與方都提升包容度。再以科創板爲例,作爲改革“試驗田”,科創板設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爲科技研發突破提供資本支持。目前已有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第五套上市標準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上市時未盈利企業涵蓋中芯國際、滬硅產業、寒武紀等“卡脖子”硬科技企業。54家企業目前經營情況整體良好,2023年財報更新後有48家企業實現收入過億,19家企業收入超過10億元,14家企業實現盈利。

  記者瞭解到,證監會和交易所將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的十六項措施以及“科創板八條”逐項落地,全方位立體化發揮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功能,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滬深5100多家上市公司囊括了7成以上國內500強企業。去年,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

  上市公司是經濟發展動能的重要轉換器。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半數上市公司聚焦戰略新興行業。過去五年,上市公司累計研發投入6.4萬億元,年均增長近20%,研發投入已佔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一半,專利數量佔全國專利數量的近1/3。

[基金净值查询200008]经济日报

  2023年,從上市公司業績情況看,八成公司盈利,五成淨利增長。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合計同比增長32.3%,高於相關行業全國出口收入29.9%的增速。比亞迪、寧德時代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均增長70%以上。

  上市公司還是各方投資者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的新渠道。爲提高投資者回報、增強投資者獲得感,證監會持續完善上市公司分紅規則,加大支持企業現金分紅,回購註銷力度。

  據瞭解,下一步,證監會將支持上市公司運用各種資本市場工具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發揮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推動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橫向整合,縱向協同,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併購重組,支持上市公司吸收合併。

  專家表示,上市公司要切實用好併購重組工具,抓住機遇注入優質資產、出清低效產能,實施兼併整合,通過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提升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另一方面,企業進行併購重組應圍繞上市公司所擅長的產業鏈,而不是以套利爲目的的資本炒作,市場不能也不會縱容一些上市公司成爲“轉型專業戶”。監管要對忽悠式重組“零容忍”,對借殼上市和跨界併購重組嚴監管。

  立體追責強化投資者保護

  如果說,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廣義上,是加寬加大投資者保護的底座;那麼,把強監管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就是加強投資者保護最直接、最核心的體現。最近,市場關注退市設計中的投資者保護問題。對此,吳清表示,對於證券違法犯罪行爲,堅決追究刑事責任。對退市中的違法違規問題,一追到底,決不允許“渾水摸魚”,“一退了之”。

  新“國九條”明確指出,嚴格退市執行,嚴厲打擊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惡意規避退市的違法行爲;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加大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力度。

  退市是一種市場化制度安排。如果是因爲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導致的退市,本身就是資本市場優勝汰劣的市場化出清手段。但是,如果是因爲企業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爲導致退市,那麼,這就涉及投資者賠償問題。

  加強退市實施中的投資者保護,是退市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退得下、退得穩”的重要前提。2024年4月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要求更大力度落實投資者賠償救濟。

  記者瞭解到,涉及虛假陳述、財務造假、資金佔用等惡性違規違法行爲的上市公司,即使退市後,相關行爲主體依然存在,責任還要承擔,投資者利益保護不因退市而改變。證監會、滬深交易所將會同監管部門和司法機關,持續強化自律監管、行政處罰、刑事追責、民事賠償等全方位立體式追責,堅決杜絕“金蟬脫殼”、“一退了之”。

  例如,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爲的“害羣之馬”,強化問責追“首惡”,及時予以立案查處,如*ST宏圖、*ST凱樂等案,從嚴處罰“關鍵少數”,正在用監管行動表明“退市不是免罰牌”。

  2024年以來,確定退市的公司中,*ST華儀等9家公司退市前已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文書,*ST左江(維權)等13家公司已被立案調查。

  與此同時,刑事、民事等多方面追責救濟同步跟進,加大對違法“首惡”的刑事移送力度。今年以來,證監會已依法將17家涉嫌犯罪的退市公司及責任人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責任,後續司法機關將根據查辦進展依法公佈案情。

  下一步,證監會將推動出臺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釋,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實施財務造假、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刑事追責,深挖董事、高管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線索,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

  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投保機構的能動作用,推動更多的特別代表人訴訟、先行賠付、當事人承諾等案例落地,讓賠償救濟更加便捷更加有力。(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爲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收藏
分享
海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