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股份股票]超级PE宣布卖身,贝莱德900亿接手
(原標題:超級PE宣佈賣身,貝萊德900億接手)
2024年第一例PE賣身出現。
投資界獲悉,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貝萊德宣佈,同意以總計約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6億元)的價格,全面收購全球最大的獨立基礎設施投資管理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簡稱:GIP)。
至此,一箇總資產超1500億美元的超級平臺正式誕生。
貝萊德金融圈並不陌生。1988年,以Larry Fink爲代表的八位金融夥伴在紐約一間簡陋的屋子裏創立了貝萊德(BlackRock)。30年時間,Fink率隊將貝萊德從一箇名不見經傳的小債券公司,崛起成爲一家叱吒全球的超級巨無霸上週剛剛宣佈,貝萊德管理資產攀升至10萬億美元。
這一次貝萊德霸氣買下GIP,既是對自身業務與規模的一種補充,也掀起了GP之間兼併收購的嶄新一幕,或許能爲正面臨生存考驗的國內GP帶來一絲啓示。
剛剛,超級PE賣身
貝萊德接手
兩家巨頭的掌門人其實是舊相識。
Adebayo Ogunlesi,1953年出生於尼日利亞,於20世紀70年代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後來又攻下哈佛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和哈佛商學院MBA。1980年至1983年期間,Ogunlesi有一段法律行業的職業歷程,是第一位在美國最高法院擔任法律助理的非美國人。
1983年,Ogunlesi在機緣巧合下加入投資銀行第一波士頓,並在那裏工作了20年。彼時Fink正享有“第一波士頓史上最爲年輕董事總經理”的光環,二人也在那裏相識。
直到2006年,Ogunlesi創辦了私募股權投資公司GIP,重點關注能源、交通、水和廢物以及數字領域。創立以來,GIP出手頻頻,操刀了多筆經典投資,投資組合中不乏有倫敦城市機場、英國蓋特威克機場、愛丁堡機場、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等等,40多家被投企業年收入超過750億美元。2019年,GIP還爲旗艦基金募到了創紀錄的220億美元。
GIP官方披露了一組數據GIP基礎設施股權和信貸策略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按管理資產計算,GIP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基礎設施投資管理公司。
2023年9月底,Fink與Ogunlesi相約在曼哈頓中城一家意大利餐廳共進晚餐。這頓飯之後,Fink開始醞釀一筆超級交易。他告訴貝萊德首席財務官Martin Small,這次與Ogunlesi的交流,讓他想起了貝萊德歷史上一次重要里程碑2006年收購美林投資管理公司。
“我們都來自第一波士頓,我們有共同的文化。”日前,Fink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說道,二人在晚餐時也聊起了在第一波士頓的時光。
隨後,貝萊德與GIP啓動了收購事宜的談判,並以驚人的速度敲定了交易,前前後後不到4個月時間。1月12日,貝萊德官宣了這筆高達125億美元的重磅交易30億美元的現金,外加價值約95億美元的約1200萬股貝萊德股票,約合人民幣896億元。
收購完成後,貝萊德的基建資管平臺將擁有超過1500億美元的跨資產資管規模。這也意味着,貝萊德將成爲繼麥格理後的全球第二大私營基建資管平臺。
這是貝萊德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一筆收購,當年公司斥資135億美元收購巴克萊全球投資,藉此成爲全球最大的指數基金供應商,也是Fink將貝萊德邁入基建投資的重要一步。“全球對基礎設施的需求,與高額赤字限制政府支出相結合,爲私人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Fink在一份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這將是我們行業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
交易將於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而作爲交易中的一部分,GIP的五位創始合夥人都將加入貝萊德,成爲貝萊德最大的股東之一,Ogunlesi還將在交易完成後成爲貝萊德董事會成員。根據彭博社,Ogunlesi現身價23億美元,隨着這筆交易的誕生,其他創始合夥人也將收穫數百萬美元的回報。
執掌10萬億美金
亞太區剛來了一位女掌門
作爲華爾街三巨頭之首,貝萊德與蘇世民執掌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常常被人搞混,但其實它們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貝萊德最初是黑石集團旗下一家風險管理和固定收益資產管理機構,只是後來分道揚鑣。
一切從Fink說起。195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戶猶太家庭,於1974 年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學士學位,之後也拿到了UCLA的MBA學位。1976年,Fink進入第一波士頓,開始了他精彩的職業生涯。在那裏,他是第一波士頓第一批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交易員之一,並最終管理公司的債券部門,一直做到第一波士頓的管理委員會成員和董事總經理。
1988年,Fink和他的七位夥伴在紐約的一間小房間裏創立了貝萊德,計劃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爲機構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爲啓動業務發展,Fink 向1985年成立的黑石尋求初始資金,作爲債券業務50%股份的交換,黑石最初向Fink及其團隊提供了500萬美元的信貸額度。
直白來說就是,貝萊德最初是黑石的一部分。
很快幾個月內,這項業務就實現了盈利。Fink在一年時間就將集團的資產增加了四倍多,達到27億美元。
到1992年,Fink決定獨立拓展業務,並計劃爲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取一箇新名字。在Fink與蘇世民二人的商討下,貝萊德(BlackRock)誕生。兩年後,貝萊德的管理規模已超500億美元。
也就是在這一年,貝萊德與黑石分道揚鑣Fink希望與新員工分享股權,以吸引更多人才,而蘇世民則不想進一步降低黑石的持股比例。就這樣,蘇世民賣掉了貝萊德的股份,他後來將這一決定稱爲“英雄般的錯誤”。
1999年10月,貝萊德在紐交所IPO,在之後的20多年通過開展各種證券、固定收益、現金管理和另類投資產品,以及風險管理等等,一步步崛起成爲資管巨無霸在1月12日公佈的最新財報中,貝萊德表示公司四季度末的資管規已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
30多年擴張征途,貝萊德在全球30多箇國家擁有分支機構,客戶遍佈全球100多箇國家,中國也是其佈局的重要區域之一。2020年8月,貝萊德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在中國設立共同基金業務。這使得貝萊德成爲第一家獲得中國政府同意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2021年下半年起,貝萊德開始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這一次,貝萊德也官宣了公司在亞太地區及中國的新掌門,是兩名女士
任命Susan Chan爲亞太區主管,2013年加入貝萊德,Susan Chan曾任貝萊德亞太區副主管、大中華區主管以及亞太區交易、流動性及借貸團隊主管。之後,她將常駐中國香港,負責領導亞太地區業務,並管理各項業務、客戶、投資團隊以及運營平臺的全方位發展。
範華,將成爲貝萊德中國區業務主管。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她曾先後在高盛公司工作11年、中投公司工作10年,從事資產配置和多資產絕對收益的投資,曾任中投公司資產配置部、債券與絕對收益部總監以及高盛全球風險模型部主管。
2022年,範華加入貝萊德,曾出任貝萊德建信理財CEO、擔任招銀理財的首席權益投資官,負責權益和多資產相關的投資工作。據報道,升職後,範華將主管貝萊德中國的所有業務,包括中國合營資產管理公司及另一箇私募平臺。
嶄新一幕:GP也被併購了
這並不是貝萊德第一次收購投資公司,此前還曾買下美林投資管理公司、巴克萊全球投資(BGI)等等,如此種種,爲貝萊德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也促成了其2024-09-20 10萬億美元規模。
而縱觀近幾年的海外私募江湖,基金間的併購漸漸變得多了起來。
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10月,瑞典私募股權公司EQT(殷拓集團)宣佈完成對霸菱亞洲投資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簡稱:BPEA/霸菱亞洲)的100%收購。至此,總部位於中國香港的霸菱亞洲與EQT亞洲區的私募股權投資團隊組成了新的投資平臺BPEA EQT。
EQT是一家來自歐洲的PE豪門,背靠財力雄厚的瑞典瓦倫堡家族,由瑞典銀瑞達集團於1994年創立,宣佈收購BPEA時已管理920億歐元的資產。而霸菱亞洲,曾是“風投女王”徐新的老東家,是亞洲最大私募基金公司之一。
伴隨着這一筆史詩級合併,一箇瞄準亞洲的全新巨無霸投資平臺誕生,EQT也藉此開始佈局泛亞洲投資市場,既擴張了資產規模,也實現了區域擴張,是一種多贏。
彼時,EQT首席執行官兼管理合夥人Christian Sinding就曾談到其中邏輯:“擴展亞洲市場佈局是EQT在上市時定下的主要戰略目標之一,而霸菱亞洲作爲區內一傢俱有穩健根基、表現優異的投資公司,正可助EQT提升全球投資平臺,並把握亞洲私募市場的結構性增長機遇。”
PE間的兼併收購,在海外私募投資市場已相對成熟。劉曉丹創辦的晨壹投資曾就此路徑研究發文表示,2000年後PE/VC的管理規模迅速膨脹,二十年內翻了15倍,達到6萬億美元。龐大的市場體量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誕生了諸多細分的、獨特的投資機構,投資機構數量達到4000家。在市場玩家極度分散的背景下,機構的併購整合是大勢所趨。
海外VC/PE進入成熟期,並未增長停滯陷入內卷。PE開始平臺化發展,無論是併購整合還是聯動合作,都在通過更積極、更多元化的方式不斷實現戰略擴張,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實力,也帶動另類投資市場的全面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對比海外,中國另類投資市場纔剛剛起步。用長週期視角思考本土投資機構的發展,有助於緩解焦慮,看到大有可爲的未來。”晨壹投資認爲。
如其所言,這樣的模式也許能給國內私募市場帶來新的思路。
當前,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有兩萬多家機構,數量是美國的10倍,投資額佔美國的10%,我們正以美國10%的資金量集中投資到那幾個相對擁擠的賽道。
“中國市場雖大,卻也難以容納兩萬多家機構,我個人認爲有兩三百家活躍機構足矣,所以行業洗牌是正常的,也是應然的。”海松資本 CEO、管理合夥人陳立光在第23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如此警示道。
下行週期,不管是做規模還是賽道轉換,VC/PE正在經歷一場痛苦的行業調整與重塑。此間,一批隱祕在垂直賽道的“小而美”基金在自己擅長的賽道乘勝而起,連LP都開始打聽姓名。
行業洗牌之際,GP併購另一家GP會在這裏上演嗎?我們都將是見證者。